辩论赛打输了,挺难受的。确实一开始就没对队友报太大希望,结果真的也没让我”失望”。
安排的一辩,上去东拉西扯3分钟,我在后面听了都觉得尴尬,不知所云,然后留给我的二辩时间不够,稿子念了不到三分之二。一辩在自由辩论的环节,也没有回答任何问题。我的室友,回答了一个问题,我已经很满足了。还有一个女生,从头到尾,一言不发。就我跟师兄在那,尽力去反驳对方观点。我觉得好累啊。怎么能这样?
最后53:57输了。我原本对这个辩题信心十足的,可是对于队友的表现,我真的非常非常失望。
结束后一辩过来跟我道歉,我跟他说:没事。看着他愧疚的样子,我也说不出别的话来。
早两周让他们准备好反方论点,以及反驳的例子,结果昨天晚上才发来材料,短短几段。我就知道要凉了。
结束了,看着我的三页材料,特意买的一本书,觉得好气啊,又无处发作。很想问我是来请你们看戏的吗?转念一想,算了算了,一场辩论赛而已,也不是八强淘汰课。可能就是,只有我和师兄俩看得比较重要吧,其他三人都觉得无所谓。
长叹一声,没办法,人只能控制自己的行为,而无法控制别人的态度。
所以还是只能万事准备好PlanB。
接下来反思一下自己:首先不够镇定,念稿子的时候手有点抖。。其次,临场反应能力还不够,有几个问题一下子没有想到反驳的点,还有就是只敢看对方,不敢看观众,至于其他的,都是超常发挥了。。
之后跟师兄交流,他说感觉我们这一届普遍比上一届沉默,微信大群都没有人说话,让他觉得有点可怕。不像他们的群,非常活跃。我一开始也认为是不是本科计算机和软件的同学都是这样,也默认了他们话都比较少。所以一开始也理解他们的性格,尝试带下节奏,就让他们好好准备,到时候能说一点是一点了。但万万没想到,会是这样的结果。
这次事件,可以说彻底改变了我对沉默群体的看法。
有人说,当你特别讨厌一种特质的时候,在你自己的身上,一定也有这个问题。确实,我承认我内向,但也不是不分场合。
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外向的人了,内向给人的感觉不仅是难当大任,而且是当他们因性格问题无法做好一些事情的时候,你根本无从责备,那种憋屈,真的太难受了。
纵使你有万般学识,无法表达,别人永远看不到你的内在。人们只会看到你在这件事情上失败了,并由此怀疑你是否真的有责任心和能力。虽然以前老爸也这样教育过我,但我都只是当耳边风。
感谢这场辩论赛,让我真正认识到内向与沉默的坏处。
从此以后,再不想列沉默之席。再不想交内向之友。
不快的事情,写完就忘掉吧。